五月的上海理工大学,绿树红墙之间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正在全面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了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6766澳门娱乐官网在校史馆利用红色校史资源开展“大思政课”建设。5月6日上午,马院教师李梅敬副教授带领50余名本科生在上海理工大学校史馆、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现场教学活动。校史研究会顾问吴禹星老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主任郭根老师一同参与了现场教学活动。
在校史馆大厅,李梅敬老师首先就此次主题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进行了阐释。李梅敬认为,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现场教学是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有效路径,要切实把理论课堂上讲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还需要迈开步子,走出教室,离开大屏幕上,切实行走在祖国大地上。校史馆是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百年校史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奋斗史,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紧密相连,是祖国发展和时代变迁在学校的浓缩展现,希望同学们在百年校史的沉浸中能够感受理论的魅力、党性的魅力、实践的魅力和杰出人物的魅力。

李梅敬老师在校史馆现场教学
进入校史馆,扑面而来的历史底蕴和端庄厚重的氛围,瞬间将大家拉回到100多年前,校史研究会顾问吴禹星老师带领志愿者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了学校沿革、杰出校友,以及2018年以后的新发展,全方位地展现了上海理工大学自1906年创办以来成长、发展的历程、办学成就和社会贡献。

校史馆现场教学
随后,大家移步刘湛恩烈士故居。在上理人的心中,刘湛恩就是那个双手怀揣一本书、鼻梁上架着一副圆圆的眼镜,眼镜后有一双略带温和笑意又炯炯有神的眼睛的大学校长形象。其实,他还是一个奋不顾身、保家卫国的革命英雄。大家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和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了刘湛恩老校长的教育之道与铁血丹心;通过113件展陈实物和10万余字展陈大纲感受刘湛恩校长刻苦求学、就任沪江、投身抗日、以身殉国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燃烧自己,点亮前路,以其爱国思想和行动,创造了一个属于沪江的“觉醒年代”。

刘湛恩烈士故居现场教学
教学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堂沉浸式的实践课堂获得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汲取到了奋进前行的力量,将凝心聚力、赓续薪火、砥砺前行!
何其睿同学认为:刘湛恩先生提到大学应有三重使命:“培养人才、研究学术和改造社会”,这与习总书记提出的“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是一致的。“学思想”和“强党性”正是“培养人才”的应有标准,而“研究学术”和“改造社会”正是“重实践”与“建新功”的体现。
包容钢同学认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仅仅从课堂书本中是感受不到的,而今天的校史馆与刘湛恩纪念馆的参观让我对有了更深的理解,体会到了精神的分量。
王康同学认为:校史馆似乎寓藏着回望过去,脚踏实地,展望未来的哲理,我的心被它震慑了。
陆雨晖同学认为: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上海理工大学的悠久历史,心中充满了作为上理学子的荣誉感与自豪感。
杨可睿同学认为:通过本次参观,我对本校更加深入认识,感受到了强烈的学术情怀和人文气息,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目标和方向。
邬嘉恩同学认为:参观校史馆让我对上海理工大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强烈的归属感,我为能成为这所优秀大学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荣幸。我希望能够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禹睿琪同学认为:我们还需一次次地走进这样陈列着昔日历史的空间、浸润在他们的美好灵魂与品性之中,以获得笃定前行的动力。
曹亿同学认为:我们无须像先辈一样在艰难简陋的条件下学习,在简单落后的条件下做研究,但我们的责任依然很重,征途依旧遥远。而校史馆中的一位位杰出的人物,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继续紧跟他们的步伐,做出我们的贡献。使命在前,责任在肩,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
文/图 6766澳门娱乐官网